怎样欣赏园林美
中国园林有静观和动观两种观赏方式,欣赏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大园因为有较长的游览路线,多以动观为主.
所谓静观,就是游人驻足欣赏园林的静态美.适合静观的位置多在厅堂、轩榭、楼阁、亭台等处,这些地点往往视野开阔,眼前有着园中最精彩的景致,游园时,宜坐、宜留,可以细数池中游鱼,也可以在亭中迎风待月,花影移墙,峰峦当窗,画入眼帘,值得留连玩赏.
园林中的游览路线通常是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的,或临水景,或依山麓,有的还设置了曲折的长廊,让游人免受日晒雨淋之苦.曲折的游廊、起伏的磴道、蜿蜒的石径,都是动观的好地方,让你"步移景异"观赏园林的动态美.中国园林主次分明,景色多变,因此造园者往往为此设计出一条最佳的游览路线,在行进中把各种最佳的动态观赏点和供人休息、宴客、活动、居住的建筑物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即使是相对静止状态的景物也因观赏角度不同而面貌多变.置身其中,园林美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使游人体验到一种节奏和韵律之美.
俯仰天地
园林的空间讲究多个方位的变化韵律,叠山理水,以及建筑、花木的设置,都是力求营造山高水低、高低错落的变化,使得俯视和仰视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在园中漫步,随着地形起伏或建筑的高低错落,既可仰观天地之悠悠,又可俯视众景之渺渺,视角多变,美景无限,妙趣横生.
在北京颐和园内,万寿山前山的佛香阁扼全园制高点,巍然雄踞山腰,仰观时气势恢弘;而登临阁上,俯视开阔的湖面,波光潋滟尽收眼底.扬州的寄啸山庄也是充分利用了俯仰观景的妙趣,用上下两层的廊子和假山磴道贯通全园,形成了观赏的立体路线,湖光山色与楼阁廊道相映成趣.
游览中国古典园林,不仅能看到美丽的景色,还能听到水声潺潺、莺语婉啭、虫鸣唧唧;春天有扑鼻的桃李芬芳,夏日荷花清香袭人,秋季桂花浓郁醉人,冬天腊梅暗香浮动,在嗅觉上都是很好的享受.而和煦的微风轻拂弱柳,偶尔掠过面颊也是极温柔细腻的感受.在欣赏园林景观时,要留意景观是会随着天光、时节、天气而变化的.苏州留园中的"佳晴喜雨快雪"亭,就是通过天气变化,即景生情,突出了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一日之中会有"朝餐晨曦,夕枕烟霞"的不同景致,苏州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满池清水倒映着园中景色,随着一天时间的变化而变换着情境.待到皓月当空,月光、灯火、池水交相辉映,诗情画意无法言传.不同季节景物也有着不同的美感,正如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描述的:"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季节变化之美在园林艺术中被有意识地突出、强化.扬州个园中假山的分峰用石,各拟四季山景,号称"四季假山";杭州西湖十景中,前四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恰好包含了四季美景.
如何欣赏自然旅游资源的美
飘流漓江,只要是有水的地方都可以慢慢的感受大自然给予的每一个景每一草一木,记得用心看....
山川之美赏析
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以"欣赏山水"为题的作文
山之仁,在于涵纳了苍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孕育了豺狼的凶吼,也滋护了弱小的悲啸;或者环抱双手,让流水变成湖泊,或者裂开身躯,让瀑布倒挂前川,山谦卑地静立着,缄默地忍受着时间的风沙辗转的痛苦和人类的姿意给他的挫折.
水的流动,却更像是智慧的追求,个性并且张扬,流动便是它惟一地宿命.它并不会思索着怎样直面挡路的顽石,而是轻柔的绕开,只让几缕青苔去教会顽石流水的意义.它也从不化解,任由飘零的树叶,人类的149秽随着水流逝,却从不允许它们在水面上发芽,只叫无尽的孤独告诉他们水流的意义.在水的心中,无彼无此,遇曲遇直,一颗痛苦的小石子,就会换来水的澎湃.
山和水并行着,让灵魂在岁月的风沙中磨练、轮回、遭遇."你为何要一直流动呢?"山问,"难道万顷良田不值得你孕育?难道万千挫折不值得你面对?难道万种痛苦不值得你化解?"水没有回答,只是依然把痛苦放大,卷起千层浪,淹没村庄,狰狞得张扬.
"我何尝不想面对挫折,我何尝不想化解痛苦!"水说,"只是我必须汇入海洋,必须放大这痛苦,在无尽的流动消逝中教会人们,用幻灭的海洋告戒人们,必须谦卑地做人."
山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怀抱,让人们躲进怀中,让水在山脚下盘旋,让果实在树上生长,让人们得以生存.
"有多少幻灭的海洋,便有多少山的希望."山说,"我要面对挫折化解痛苦,给人们家园,忍受一切的风霜."山静立着,水流动着.
水,却史无前例地凌乱,两岸的风景,只是浪花翻起时的告别,水里的鱼儿,只是转身的一个再见.在水里,一切都走向终结,一切痛苦,都显得巨大.
山和水对视着.
"其实,你我并不是对立着的."山说,"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有一个人,能理解挫折,能放大痛苦.等待一个人,在山的顶峰默读水的流动,在水的旁边诵颂山的倒影!"
山开始流动,水开始静默.
水开始坚强,去面对挫折.
山开始柔弱,去放大痛苦.
怎么理解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5.下列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答案】A C
【解析】此题难度偏易,选项内没有非常规陷阱,只要根据每个选项对照相应原文,考生能够轻松选出正确答案.A选项中虽说是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但是并不是用这个来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而是为了启发读者欣赏自然的美.C选项的"清凉散"不是"告诫人们不要因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界的欣赏".而是 "治疗利欲熏心的良药",它是"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16.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②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③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对文章段落段意的概括.做此题首先要回归原文"截"(截取重要的语段和语句),然后"删"(删掉不重要的句子,使答案精炼),最后 "改"(将原文中的话转化为自己的话).在原文中能找到欣赏自然山水的三种方法:①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
赏者.②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③保存美好本性,在山水中欣赏自然.
怎样欣赏山水画了?
好好看啊!怎样欣赏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讲究写意,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意境,讲究气势,讲究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大山圣水赋予人灵气,智慧和博大的胸怀,作为人,要真心的虔诚的爱护她们, 保护她们.欣赏山水画,只注意她的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还远远不够.当然这是基础,必须从这里入手.山水画描绘的是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云树石木,他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充满着节奏美,旋律美.其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这正是她博大,充满生机活力的原因. 在中国的山水画里,东方文化的体现优为深刻.有中华武术的阳刚之美,也有高山 流水的韵律之美,更充实着华夏人的朴实无华,勤劳勇敢,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 大度之美.说我们的国画远源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思想,绝不是 空穴来风.这些西画比得上吗?西画的写实风景比不上现在的数码照相机.甚吗印象,抽象,前卫,超现实,野兽的,等等凡此,也许他们挖掘的是人性,让人难一理解 ,这也成为我们不能接受的直接原因.窘途末路,没有发展前途,是说西画吧? 跟世界接轨,是让外国人接受我们的文化,不是让他们改变我们的文化.求新求变 这是根本,是宗旨.我们的很多大师们正在默默无问的执着的努力着.其实,艺术 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那些自以为才华横溢,古弄玄虚,附庸风雅,老想出风头 激进派们便说三道四,极为不负责任.这是一种悲哀.然而,艺术仍沿着自身的规 律稳步发展.这也是几个人的所谓能力所不能改变的. 我们的国画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稳步发展,看一看20世纪涌现出的大师们,就 一目了然了.是否真的停止不前,穷途末路,还是到22世纪的后人们去看吧.他们 才是真正的裁判. 山水画同人物画不一